台灣海峽因黑潮等洋流產生南北向巨流,早期單靠一帆之力橫渡到台灣的先民真的需冒很大的風險。
自擔門放洋迤邐東南
水天一色,全以針信為憑;認定方向,隨波上下。
海水深碧,初渡紅水再渡黑水(水勢稍窪,故謂之溝)。
紅溝色赤而夷、黑溝色墨而險,溝廣百里。
廈船遠渡橫洋,固畏颶風,又畏無風。
大海無櫓搖棹撥之理,千里、萬里祗藉一帆風力。
舟利湍流迅駛,倘順流而南,則不知所之矣。
操舟者認定針路,又以風信計水程遲速,
望見澎湖西嶼頭、花嶼、貓嶼為準。
若過黑水溝,計程應至澎湖;而諸嶼不見,定失所向,急仍收泊原處,以候風信。
若夫風濤噴薄、悍怒激鬥,瞬息萬狀。
子午稍錯,北則墜於南澳氣、南則入於萬水朝東,
有不返之憂,或犯呂宋、暹羅、交趾諸外地,亦莫可知。
海風無定,而遭風者亦不一例;常有兩舟並行,一變而此順彼逆,
禍福攸分,出於頃刻。此廈船渡台海道之險阻也。
過黑水溝後"臺山羅列如畫,蒼翠在目"
東顧臺山,煙云竹樹,綴翠浮藍。自南抵北,羅列一片,絕似屏障晝圖。
正是經過驚濤駭浪黑水溝,來到美麗之島、婆娑之洋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