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5日 星期三

台灣獨特的工地文化

工地現場工程師有些生活是很值得回味的,例如「虧檳榔」。

「虧檳榔」是工地的獨門文化:找檳榔西施搭訕。這有幾個原因。
剛入行時年紀輕。年輕貌美又可愛的檳榔西施永遠是工地的話題,但由於大多數吃檳榔的師傅們年歲都長,並不會真的去檳榔攤虧妹,因此,會「慫恿」我這樣的單身廢柴工程師前去。工地現場的師傅無論是什麼出身,都會以這樣的方式表示關心和親近。
再來是師傅們的私心,可以「拗」我去「虧檳榔」的同時,幫忙買一些飲料、香菸等,這對他們來說頗為方便,也可以避免我一直待在工地,「現場的」待著總是不自在。
結果,我這樣的第一線現場工程師就成為檳榔攤最好的客戶。尤其是我還不算很難親近,和師傅們的關係也不差,於是走到哪裡都能坐下來和檳榔西施東聊西扯半天。
要了解檳榔西施,必須先從這個行業說起。一般來說,台灣到處都有檳榔攤,接近省道或是國道交流道的位置更多。有些檳榔攤以批發大盤為主,是地區的批貨中心,這樣的檳榔攤隨時都有人在門口上下貨、整貨,那不是我去的檳榔攤。另外有些檳榔攤以獨門技巧取勝:梅子檳榔、薑片檳榔、蒜頭檳榔、雙子檳榔等,這類型的檳榔攤往往連飲料也不大賣,我也不會去。
我會去的檳榔攤只有一種:同時賣香菸、飲料、結冰水,還有不要太難吃的檳榔。俗豔亮麗的招牌,七彩炫目的燈光,大面積攬客的寬闊櫥窗一應俱全,加上最重要的──年輕貌美又性感裸露的「西施」。
會僱用年輕美麗檳榔西施的攤子,絕對不是靠便宜或獨門的配方取勝,甚至有些檳榔攤的西施不用整天動手包檳榔。我常需要這些檳榔西施幫我「收貨」,例如黑貓宅急便。尤其執行公共工程時,不可能大剌剌地將出場證明文件、工程樣品或是送審資料寄到毫無效率又愚蠢的公務員手上,那明天保證會不見,但又不可能寄到沒有人的家中。
因此,只要套好關係,檳榔西施會很願意幫我一點小忙,讓這些宅急便或是郵局寄來的文件,寄送到「檳榔攤」這個醒目地標,等我來買檳榔時取走。這是我的獨門管理方式,至今萬無一失。只要註明檳榔攤的名字,這些女孩都會在第一時間傳訊息或打電話通知我前往取貨。
而我理所當然地成為消費大戶。有些檳榔攤西施甚至幫忙代訂他店的手搖杯飲料,根據買十送一原則,多的那罐就是我「虧檳榔」的絕妙供品。檳榔攤的飲料無論是哪一種,都只是「賣服務」的而已,伯朗咖啡賺三元,汽水賺五元,台啤賺三元。只有結冰水和檳榔比較有所謂的「賺頭」,所以我一定會買。
每一天上午,在巡視工地一趟沒事後,很可能就是記下「龍哥100幼5結冰水3組」、「阿國200普3結冰水」、「瓷磚林200幼2結冰水2包長壽」、「土水王400普10組6水」,整個工地七拼八湊地,隨隨便便一個早上就買了上千元的檳榔,下午同樣的事情再來一次。沒有不成為超級大戶的理由。
一般來說,檳榔西施都領基本薪資。有時候為了躲避勞檢,會說自己是股東或老闆,但年輕的她們哪有可能是什麼老闆。她們領的只是最低待遇的薪資。重點在於抽成。我聽過的有兩、三種方式,例如:超過五十包以上,每包抽十元;超過一百包,每包抽十五元。另外有每天檳榔賣超過三千元,可以拿五百元獎金,或某些等級檳榔抽多少,某些又抽多少。無論哪一種,都是刺激這些女孩子追求更好業績的方式。
這樣的狀況下,我順理成章地得到檳榔妹的電話,實在不難。由於檳榔西施看過的豬哥就和我看過的工人一樣多,像我這種工地現場工程師,無不良企圖且能帶來大量業績的人,至少都還能夠正常成為穩定的朋友。
其實我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學著觀察周遭的。甚至可以說,是從她們的抱怨中學的。和她們認識後,我才發現男人所看到的男人都是「大男人」:豪氣,大方,誇大而外顯。相反地,這些檳榔西施穿著清涼,看到的男人卻是猥瑣、扭捏,自以為幽默,自說自話的。買個兩百元檳榔,就像隻豬哥一樣想約人上床;故意在女生攤子前講電話,喊兩句髒話就以為豪氣干雲;抓了個鳥窩頭以為是絕美造型;開了台敞篷就以為無比帥氣。
由於工地無處可去,公家案的驗收改善期限又極其緩慢,我確實喜歡在被公務員刁難後到這些檳榔攤去,半哄半開心地要檳榔西施好好抓住機會,也樂得虧老闆有眼光會請小姐。對於我遇到的驗收不利,這些女孩往往用一些垃圾奧客和跑來要性交易的討厭鬼來相比,讓我得到安慰。
像我這種沒錢、沒背景、又沒法好好讀書的渣渣,大概唯一有的就是這張爛嘴和打死不退的厚臉皮吧。
只是現實中,我發現這些女孩子都沒有久做的打算。檳榔西施們往往領取最低薪資。如果要拚上更好的業績,那就必須在服裝上盡可能地增加裸露,減少布料。
如果遠遠地從車窗外往檳榔攤看,確實如同酒店的選妃般,只需要花少少錢,就能看到趨近於內衣才會有的身材。但如果你真心把她們當作朋友後,近一點看:廉價檳榔服所箍紅的肩膀,劣質胸墊所悶脹的胸腋;那夏天時,玻璃櫥窗所曬傷的皮膚;幾次高跟鞋折斷時的疤痕和烏青;冬天時,毛細孔的雞皮疙瘩;大雨時,賣完檳榔躲回貨櫃屋對手哈氣的發抖……每每都令我不捨且心疼。
這些衣服根本無法禦寒,但職業上就是如此需要。常常只買一百元的豬哥駕駛,停下來買的原因就是因為少去了肚子上的布料。但每當布料少去一塊,這些檳榔西施們能夠塞入暖暖包的地方也就沒了。無論店內有沒有熱風扇,台灣省道、國道周邊地區往往空曠,一陣風吹過,室內的溫度也立刻降至冰點──如同社會現實。不管多冷,如果想在今天達到業績,多領三、五百,那就必須脫下外套,最好是用近似泳裝的裝扮推銷。
但其實我們的社會更為殘忍。這些豬哥至少還會給錢,現實社會給她們的出路卻極少。檳榔西施們往往是必須自己養活自己,甚至養活家人,才會在年輕時進入這行。她們的家庭往往不能給予她們更好的學歷,台灣的主流社會也以學歷取人得嚴重。義務教育的學校早已放棄;而高中以上的學校,早就已經失去協助她們學習技能的功能,只求她們繳費而已。大學以上也好不到哪裡去,大學畢業生的薪水算起來還沒有檳榔西施的三萬五多。
我所「虧」過的西施,後來轉型去批檳榔服來賣,同時教年輕的西施如何在暖暖包外加薄襪子,塞在特殊的檳榔服屁股上和胸部下方,或是改穿只露乳溝、臀部、肚子,但能圍住脖子,並且在鞋子、手臂處加厚且有帽子的聖誕服。在學習襯托身材的同時,也交換心得。
而有時候,那些檳榔攤時常有另外一類人,開著雙B而來,不是要買東西、也不是要虧妹,而是拿出名片等著這些女孩子加入「八大」。有些檳榔妹真的就轉往八大,但很多也是去幾天,又轉回那小小的檳榔攤中。
真正影響這些西施的,往往還是家庭,無論是男朋友和丈夫,或是原生家庭。跟男友及家庭的關係永遠決定著這些女孩子的命運。
我常常在想,以她們的機警、以她們的靈活應對和願意為業績所付出的犧牲,這些女孩子,應該值得更好的待遇。
我還記得,我曾經聽過一個小小的地下廣播節目。廣播中,一個檳榔西施嬌聲請駕駛們注意寒流──而那個西施卻在寒流中,仍然穿著比基尼。
之後我就再也無法「虧檳榔」了。

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二行程船外機

1. 船外機啟動時不需要摧油,有的人會有這個動作,好像是延續機車發動後的習慣動作,似乎是要確認引擎是否有發動順暢,其實這不僅不需要而且反而會造成瞬間不完全燃燒而且會產生大量的黑煙以及污染物。
2. 引擎發動後須確認冷卻水是否有噴出,航行中也要不時觀察是否正常噴出。
3. 出港前35分鐘前發動引擎即可,加上離開港口的一段慢速巡航(在港內不要加速行駛,也不會造成港內湧浪影響其他船隻的搖晃,這是一種禮貌且不會造成別人不便),引擎暖機的時間就已足夠。
4. 到達預定作釣的標點後不要馬上關掉引擎,應讓引擎再持續發動30秒到1分鐘,然後再關機,這樣可以避免引擎燃燒未完的油氣殘留,影響下次發動,這個動作與入港後船隻停泊好位置的做法是一樣的。

5.
千萬不要用中油的二行程機油,這不是攻訐或是批評,因為這產品根本不是設計用在二行程船外機上的,也沒有符合NMMATC-W3規範,我常看許多老漁民,不知是為了省錢還是不懂,老是把整罐的中油的二行程機油倒入油箱當中使用,而且添加比例那麼大的原因就是說保護引擎不會過熱,這絕對是錯誤的認知,不僅省不到錢還產生大量煙霧長期吸入是不是容易得肺癌,他們就是不知道用對機油不僅用量少還能正確保護引擎。

6.
船外機引擎過熱的主要原因是冷卻水循環有問題造成,一般討海人若不是引擎壞了、故障了,很少會保養引擎,對於定期更換零件的認知很少,每部引擎的手冊都有固定耗材使用年限或是里程的規範,其中水泵中的橡膠葉片是有壽命的不要等到老化或是斷裂影響冷卻水循環散熱材更換,這會連動影響到引擎其他機件的運作,所以都須要定期更換。

7.
二行程船外機在天冷發動時需要拉開汽門幫助起始發動,這個動作只要發動後引擎順利燃燒後就可以推回去,並不需要持續開著,不然也會像是第1點的情況一樣,不僅不需要而且反而會造成瞬間不完全燃燒而且會產生大量的黑煙以及污染物。
8. 補充心得:最近將其中一艘船換上不銹鋼螺旋槳,才發現與之前使用鋁合金的螺旋槳有很大的不同,一直以來聽些似是而非的論調說不銹鋼螺旋槳容易傷害車軸心,其實不然,換上不銹鋼螺旋槳引擎較不吃力轉速也提高,幾乎所有的馬力輸出全部用在船速上,速度真的變快了約增加時速3海浬而且也省油,原來鋁合金的螺旋槳是用在重負荷的推進,一般我們使用船外機的船都不是大型船隻,也沒有長時間作業,載重也不多,其實不需要這樣用途,改換不銹鋼螺旋槳讓我覺得很滿意也分享這一心得讓大家知道。
漁船、快艇、海釣船 船外機 船釣專用高效能二行程引擎機油 NMMATC-W3 規範
(1)適合二行程船舶引擎及二行程陸上引擎;例如摩托車、摩扥雪車、鏈鋸及其他氣冷式及水冷式引擎。
(2)適合用於直接噴射或預混式引擎。
(3)可防止出氣部位的堵塞及引擎積碳。
(4)無灰份的配方;可降低引擎的預燃及引擎的積碳。
(5)低溫下可輕易的與汽油燃料混合。
--------------------------------------------------
使用建議:
高速行駛標準添加比例 501
如果機油比例過高,會產生灰白色的煙,則需降低添加比例。
本人不喜歡高速行駛,通常只使用1001,每20公升添加200 cc (毫升)

千萬不要迷信添加越多越好,引擎不好發動容易不完全燃燒而且會產生大量的黑煙以及污染物。 


本文引用蔡建宏前輩的經驗提供分享

有一種東西,不用比價、再貴你都買單…那就是「藥」

盧建彰的媽媽身體不好,爸爸也因為忙於照顧媽媽而罹癌,醫院成了盧建彰最熟悉的地方之一,「連病危通知單都收了一大疊。」爸媽的身體狀況讓他開始接觸藥物跟醫學,也想通了一件事:藥是世界上大家最不了解,卻最甘願掏錢買的東西。

去看病時,你有在看醫生開的是什麼藥嗎?」在台灣,醫生開什麼藥病人就吃,但他以美國為例,自己拿處方籤到藥局拿藥時,不是一包包分裝好的,而是給幾瓶相似的罐子,想吃就必須自己看哪一罐是該吃的。

對於攸關性命的東西,我們怎能就這樣傻傻聽別人的?也因此,他從拍片跨足寫小說,出版了《藥命》一書,交織當前的醫療問題與虛構的小說情節,只盼喚起大家對自身健康的關心。

「任何藥物都可以是毒。」用對藥,癌症也有終身控制甚至痊癒的可能;用錯藥,每吃一點就離死亡近一些。台北榮總放射腫瘤科醫師吳元宏舉例,被稱為「美國仙丹」的類固醇有極好的消炎功效,但扣除醫院進口量,有極高比例都以不明管道流入社會,可能在小藥局或地下電台摻入身體保健品內販售。長期亂吃將導致腎臟衰竭,這也是台灣洗腎率高的主因之一。

那去大醫院可以嗎?吳元宏表示,近年來由於健保希望縮減預算,開始調降藥價後,也讓原廠藥紛紛退出台灣市場。現在醫院給的藥,許多都是名字相同、製程卻不相同的「學名藥」,效果也可能不若以往。這些資訊網路上能看見,也有醫師公開討論,但大眾卻似乎看不見其中的危機。

「大家一拿到藥,藥單就直接丟了。」就連以為一定安全的普拿疼,都有人因為一次吃太多顆而中毒身亡。普拿疼的主要成分是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目前一顆藥錠裡含有500毫克,而每日最高劑量約為4克,等於吃8顆就可能中毒。

一個25歲女性健身教練因為吞藥想減緩感冒而死亡,一個17歲少女想舒緩腹痛也意外送命…諸如此類的意外不可勝數,但多少人留意過?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熱氣流筆記

                   
這是個人所收集關於熱氣流盤旋的重點筆記.簡略的紀錄一些自己體會或收錄的東西及盤旋技巧.內容並不詳盡.因為這原本只是提醒自己用的.並欠缺對熱氣流的描述分析與越野及比賽的知識與技術(這個就一定要黑點來寫啦!).若其中某部分如果有人覺得怪怪的或不對.請不要吝嗇.一定要告訴我.(讓我也成長.並得到正確的知識.)mail---pkiller@yam.com

.氣象要點
1.      要注意地表可能造成溫差之區域.(如熱源區.而周圍是比較涼的區域就更好)利用加熱快之能量.而傍晚加熱慢之區域放熱也會較慢.如森林上方.這也許也能利用.
2.      熱空氣能在地面間漂浮.而風會讓它產生變化.直到碰到觸發點後揚起.(通常是山脊.森林之前端.甚至是堤防或獨立的電線竿等).而傘不會比它上升得快.這就是盤旋時會掉到氣流外.而要到上風處去找的原因.
3.      曬熱的空氣密度會變低.而也造成溫度的差異.產生浮力往上升.而水汽也會增加浮力.須留意溼度的變化.(水汽密度為一般空氣之5/8).
4.      看風速及陽光照射區與雲的情形去找氣流.須對當時的氣流斜率有概念. (注意收割區會比種植區來得有氣流).
5.      氣流不像煙或雲是可以看得見的.它們的寬窄.大小.強弱.受風影響皆有不同產生.當接近強一點的氣流時.通常會先碰到短暫的下降氣流.然後進入上升區.而上升區可能也包含幾個核心.許多飛行員可能滿足還可以的上升氣流.但也許很強的上升核心就在附近而已.
6.      強風容易造成熱氣流變成泡泡狀.而無風時氣流會完整強勁且維持長久.而風也會把數個核心排成列.上升氣流有氣泡型.長泡型.柱狀.
7.      積雲至其地面的影子在空中陰暗區.較冷.而有太陽照射的地面氣流會流向該區.可以利用.
8.      背風區如果日照充分也會有很好的上升區.但要注意斜面有下降區.
9.      強上升之氣流柱會吸引周圍的空氣.注意與地面的關係或本身的感覺就有可能找到.
11. 低處的氣泡通常多但升力少.而中段以上會合在一起且變強.靠近頂端會變很強.而頂端會稍微持平和變寬.
12. 上升氣流強時能量大.較不易被風吹得太斜.且會擋風.可沿雲下迎風面前進較省力.
13. 雲底平整時通常吸力較佳.雲底起毛時氣流潰散.雲與雲之間是下沉區. 雲的下風處為下降區.
14. 乾燥的雲消失快上升好.潮濕的雲上升微弱但持久. 生成期的雲明亮而平整.並注意週期.

.搜尋要點
1.觀察種子.樹葉.竹葉.紙張.塑膠袋.小蟲及鳥類.通常鷹類燕子(抓被氣流帶起的小蟲)都會待在上升最好的地區.而其他小東西是被氣流帶上來的.而那些東西也通常會位於氣流的中心.而聞到其他味道時也表示地面有氣流起來.
2. 一般應該是順風或頂風去找氣流.但順風去找氣流機會又更大.如果風大時.而高度還很高.比較好的路線是往下風處去找.
3.公路上的氣流通常很碎.停車場反而會比好.湖上很難得有.同樣的潮濕之處蒸發水分會浪費太陽能量.
4.高度低時注意找小坵.或大石砂堆.或森林的前緣.村莊之上方.堤防旁邊.
5. 在雲1/3以下看地面熱源.接近雲2/3時看雲的位置.中間時看兩邊.或一半一半.
6. 不只要聽升降儀的聲音.也要聽你周圍的其他聲音.其實可以練習聽出上升或下降時與前後的不同聲音及碰上陣風的聲音而了解氣流型態.如果聽不到.那就應該把安全帽換掉.
7. 柱型氣流.2/3處約是最強.而雲吸是4/5處約最強.(注意是否快到氣流頂端)
8. 如果雲底下有傘在盤.可對著兩者之間飛過去找.
9. 假如別人盤得比較快時就馬上切過去.如果別人離開.就把圈子移過去.如果別人很好時. 就跟過去把圈子弄小去搶.
10. 很少熱氣流是整個都很平順的.所以要參考升降儀並協調身體與傘壓來轉圈.如果外側失壓或溫和的夾翼時.這也是熱氣流的線索.此內側上升好.外側差.就朝向好的地方區域切進去.並柔和的打開夾翼.如果一堆人在轉.看到別人夾翼.就可以預測出哪裡的上升比較好.
11. 當你脫離氣流時.注意你是否已到氣流的頂端.如果氣流只到1800.那現在1700就走吧.如果你還在1200.那就在回去找. 這之間要注意你的地速.記得你當時碰到熱氣流時的立體位置.(特別是你在很低時的位置)
12. 不小心脫離氣流.如果有風時.就先到上風處找.首先記得你目前的位置.如果在頂風時是先稍微上升再快速下降.就再離開到下風區試試.如果下沉一直變少就越往後走.如果還是沒氣流.就再考慮兩邊或回到上風處再找.並向向沉率小的地方移動.
13. 如需脫離上升氣流最好往氣流的中間(即頂風處)脫離.下沉小且較平穩.或者越盤越往前多跑一些也是方法.
14. 山邊的熱氣流通常比較好抓到位置.只要對地形或熱源風向掌握好.一般只在附近.但是在山頭附近會感覺它比較扁平.轉圈時要注意.而平原上的熱氣流.形狀比較完整.但位置難以掌握.通常觀察力需要增加.

.氣流盤旋
1.      !碰上氣流了? 如果升降儀已經開始有節奏的哭叫,但如果那天氣流很小而你又很低.那通常只是陣風而已. 當進入氣流時.一般不需一上升就立刻慢下或轉彎(除非是已經太低或氣流範圍太小).但也不要一直往前走太久而不轉彎.除非氣流很寬且越來越強.
2.      要向哪一邊轉彎 ? 一般是向被抬高的那一端轉彎. 如果無法明顯分辨.建議是先往下風處繞圈.並注意傘和套帶上的回饋.其實剛進熱氣流時不必太在乎轉的方向對不對. 如果在下沉後碰到穩定的上升.就等待.直到上升變小時立刻轉彎或很久都沒變化時再轉.若轉不對邊時.找氣流利用270度轉彎法.
3.      要等多久才轉 ? 關於等幾秒再轉.那其實沒有一定. 但基本上你必須預計轉圈的範圍都還大部分會是在上升區內.而如果高度已經很低了或你預計那裡會有氣流.不妨直接就轉.如果是越來越強就不需太快轉.如果氣流維持小而平穩就視高度而定不妨多走一些再轉.前述若氣流許久一直都沒變化就先轉一圈試試.如果是氣流已經變小或不見了.那當然立刻的轉.若只是抬一下的.在剛轉90度就碰到下沉.可立刻放煞車走人.
4.      開始時怎麼繞? 如果進入穩定不錯的氣流.且已有數秒以上.也還沒有變弱的起先我不會轉太小圈.如果同樣情形是已經沒有增加上升率的起先我會就轉小半徑.而進入小氣流通常開始我會進去久一點再轉.也同時測一下上升率會變化如何(須參考至小數點以下).
5.      多少的傾斜度? 一般微弱氣流的情形.最好帶較少的煞車.減少傾斜.甚至可壓反邊.圈子不宜大.慢慢轉彎盤旋.而強上升初期時.壓同側.轉小圈.可斜一點.外側稍帶煞車.用力切入帶著不要被氣流推走這很重要. 如果是哪一側提得快就給它多一點煞車..
6.      要拉幾多煞車 ?拉多少煞車那也是沒有一定.已在氣流中轉圈時就少去調整內側煞車. 並柔順的以外部煞車來調整圈子與角度.熱氣流不是均勻的.所以需要不斷的調整煞車變更角度.順順的轉彎.通常內圈的煞車會比外圈多兩倍或以上.有時可用海豚式上升法(頂風放慢.順風加快).
7.      核心在哪裡 ? 找到氣流後也要不斷的調整圓心.就像那些鳥一樣.順暢的轉彎並調整朝向核心.找到較強之處.放轉彎側煞車.朝它前進約2-3秒再轉彎.並且抓住核心.待全部都在上升後.再來找到上升最佳之區域.再來就是試圖調整到最佳上升率.所以看升降儀的讀數很重要.如果你感覺整個轉圈的上升率都接近時就可能在核心裡了.但是如果氣流範圍大時.也許還根本是在外圍.所以你如果感覺整圈都平穩上升時.每轉約10圈左右要將圈子放大一次.再去感覺周遭的變化.重新修正並確認核心.
8.      要用什麼速度 ? 有時你會覺得氣流把你吐出去了.才發現是轉太大圈或太外邊了.如同水柱.在中心時可跟著上升.如果跑到外邊就自然會被拉出去.碰到氣流時會有被加速的感覺.不要太落後於它的上升速度.並要跟上它的水平速度.讓你感覺不出速度時.就很恰當了.
9.      上升中.很多人會煞車拉得過多而形成擺盪.造成路線變更.也可能因為要處理擺盪而脫離氣流.隨時要保持傘在你的頭頂上. 利用拉一邊或放一邊的煞車來平衡.通常不免小搖擺.再依氣流原來位置切回去. 傘翼在氣流中要盡量保持平順.而搖擺時也要用身體去平衡.
10.   盤旋時要注重傾斜度和協調性.就如同騎腳踏車過彎時一樣的道理. 轉彎時利用體重的移動.並利用其離心力平衡你.並幫助爬昇. 盡量利用身體移動重心來協調.而一下子猛拉煞車轉彎反而容易掉到氣流外. 另外也必須注意不可失速.
11. 小而強(核心部分落差大)的氣流要轉小圈.而核心比較不明顯的則要轉大一點柔和一些.並去找出最佳的平均上升率.如果碰上一個很大的氣流.它會有一個很強的大核心.這時候不是太過傾斜的轉彎上升會較快.但也不是兩邊的煞車拉得一樣多.可以去觀察高手們對角度及內外部煞車都控制得很好.
12. 如果在普通的上升中.一邊強.一邊弱.很難抓準核心時.你可能就要轉小圈或更傾斜了.這在小氣流且低.高度時也許就只有半圈可以利用.注意你一轉一圈的效率如何.如果有用就鎖定它. 也可利用反向轉動使圈子變小.是先兩邊帶1/4煞車(約最小下沉).待要轉彎時.立刻放外側煞車及同時壓內側.
13.如果維持路線有困難時(如小而尖銳穩定).可以試著轉更小圈.更多的壓邊.但兩邊的煞車都少帶一點.而比較好的方式是速度稍微給它變快一些.也不要太傾斜.可以比較容易保持在上升氣流中(甚至踩一些加速器). 而微小的上升有時候太窄無法轉圈.但可順著它前進.說不定在起風時可以在靠近地面處接上下一個氣流.
14. 高度低時盡可能的不要換邊轉向.有幾個原因.換邊時需要走一段直線.會造成混亂.你原來的氣流構圖不見了.因移動的變化.升降儀的聲音已不足以做參考了.如果一定要換方向.就飛到上升最強區的前面(通常為頂風處)再轉向.
15.有時太小無法轉.太成泡狀又不夠久.此時可放慢速度(不要失速)盡量停留其中.不要與它抗衡或放鬆.而等待下一個氣流到來.
16. 在氣流中.如果上升率減少了.其次感覺在另一側的上升率比另一側強很多.這可能是一個新的核心.如果要換過去.需到上升最強處後再移到新的上升區.等待並切入中心. 當看到別人上升率比較好時也不要經常在換核心.除非你是高手.其實上升率差不了許多.而且你必須配合別人的方向及圓圈.很容易交通混亂.而且最後它們或許會合在一起.
17. 風能將熱氣流吹成橢圓.而核心會比較靠近上風處.頂風遇上氣流時不要太快轉圈.而順風遇上時則要快一點轉圈.
18注意轉圈時套帶.傘壓的變化等.就容易規劃出氣流的構圖.以及找到最好的上升.而不需要再看地面.而把每一轉時都加入氣流的構圖裡面. 轉動當中.建議每數圈後要向前修正和擴大修正..
.一般注意
1.可以常常試著將升降儀關掉.憑感覺加強對氣流的觀察及感應能力.這是很有用的.
2.大氣流的核心通常蠻穩定.傘壓會很實在.所以可以做小轉彎.而氣流的邊緣會很亂.所以一般在強氣
流中不要急忙脫離.等到爬到頂端.涼一點.沒有上升了再走.
3.通常飛行員的問題是只繞著同一圓心轉.
4.飛行員越野常發生的毛病是.經常在同一個氣流中停留過久.
5.當別人在相同的條件之下比你爬得快時不要急著怨嘆.立刻切到他底下.看能不能達到相同的上升率或高度.看出別人的優點並找出自己的缺失.
6.交叉帶(安全理由.建議不用)可以讓大夾翼時你不會掉到另外一邊.但建議是調整到45度以後才起作用.太緊時壓邊不易.對傘的回饋感知也慢.
7.胸帶正常為約40公分(作記號)適當.太窄體重移動不易.spin時易打麻花.太寬又很不穩定.不舒服.
8.如果有傘看來在地平線以下.那他應該是比你還低.
9.入雲時注意位置及看雲影之走向.最佳脫出位置是在兩邊.並確實預先練習使用指北針級方向控制.
11.   練習盤旋時可以拿安全性高的裝備來練習.
12.   不要只顧飛遠飛高飛久.要經常練習觀察氣流加強左右順暢的繞圈及配合壓邊.練習轉大小圈及軌跡的控制.
13.   有時氣流只貼近山邊.也許盤8字會比較好.一般在山脊後盤最好不要少於45.

.效率飛行(參考值)

最小速度
最小下沉率
最佳滑降速度
最大加速
備註
速度
26
31
42
62

下沉率
1.8
1.6
1.9
3.2

正常
飛行之距離
下沉氣流



上升氣流



或可稍小
頂風



不一定要全加速
頂風下沉大




頂風下沉小




順風




順風下沉大




順風下沉小




配重--




40
配重




40-50

預料下一個氣流的上升率.和到達時必須的最低高度?

你的傘具滑翔性能如何?

飛慢? 飛快? 還是最小下沉? 用什麼速度?

在巡航時.通常稍微加速或不拉煞車.效率會比用最小下沉率好



以上資料引用(殺豬的)飛行好友資料